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法鼓誌
金山鄉近期活動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北海生活藝術家【第二十三期】2008.1.1
 

撰文/胡琡珮  攝影/李東陽

 「透早就出 門、天色漸漸光……有時踏水車,有時就搓草……希望好年冬, 稻仔快快大,快快大,阮的生活著快 活。」這是台語歌謠作詞家陳達儒寫於一九三七年的〈農村曲〉,也是第一眼看到黃清松的雕刻作品時,浮上心頭的景象。

 世居三芝鄉間 的黃清松,今年七十歲。十二歲起就下田幫忙父親耕作,務農近六十年,對於從小使用的農耕器具有著極深厚的情感。說起開始木雕創作的因緣,起源於四年前農閒 時,因下雨天候不佳,黃清松在家裡把玩撿來的樹根,隨手依照木頭奇巧的形狀雕成民俗人物李鐵拐、羅漢像的造型。刻著刻著,轉念一想,何不利用木頭將古早農 具的形狀雕刻出來,讓後世子孫知道,過去農夫是如何靠雙手製作出實用的器具,又是如何辛勞耕種,讓一家人得以溫飽!

 剛開始,黃清松只是隨意創作;漸漸地,一組組農村鄉土情的構想慢慢在腦 海中成形:清晨,農夫走出草厝,牽著水牛往田裡去,依照四時節令使用各種農具耕種鋤草、犁田、施肥、播種、插秧 ……割稻、曬榖、風鼓、舂米;經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最 後,成為家人餐桌上的白米飯。





舂米

拜土地公




割稻



打 碌碡(用碌碡將田地軋平)

担 秧

 根據木頭原 形,黃清松陸續創作出多樣的農村景觀、工具與意象。農民勞動生活的節奏、農家生活的姿態,具體而微地在二十八件作品中呈現。問起困難度最高的作品,黃清松 說,最後一件〈吃飯〉最難做,因為飯桌的比例要照規矩,桌底支撐的橫槓不能對著大位(首要席座),以免對坐的人有不好的影響,而且整件作品不用一根釘子, 完全依照古老的工法施作,是最難做的一件。在他的構想中,共有三十二件作品,目前還有四件尚未完成。

  樸實親 切如鄰家阿公的黃清松,子女都已成家立業,目前田地休耕,只種些自家人食用的蔬菜,平時除了雕刻,他還參加三芝鄉的北管鑼鼓陣,經常要排練和參與節慶廟會 的演出,日子過得充實而愉快。黃清松沒有拜師學藝,沒有學院派教條的束縛,有的只是對家鄉、土地的感情,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隨心所欲地創作。強烈的生命 力與原創性,讓黃清松的雕刻不僅是讓人欣賞的藝術品,而且是台灣農村記憶中一幅幅共同的圖像故事。

友善列印  |  ▲TOP 
No.30 金山國小 走過一一○年【第二十五期】2008.07.01
No.29 美 味嚐鮮【第二十四期】2008.04.01
No.28 墨香飄萬里【第二十四期】2008.04.01
No.27 北海生活藝術家-石門林安武【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6 北海生活藝術家-金山林滿紅【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5 北海生活藝術家-三芝黃清松【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4 北海生活藝術家-萬里程美雲【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3 萬里水、金山草-阿原肥皂【第二十二期】2007.07.01
No.22 溪 邊洗衣坪媽媽樂【第二十二期】2007.07.01
No.21 飛 呀!我是風的孩子【第二十一期】2007.07.01
No.20 穀 倉咖啡.人文飄香【第二十一期】2007.07.01
No.19 和 樹伯一起放八角風箏去!【第十八期】2006.10.1
No.18 香 濃爽口呷豆腐【第十七期】2006.07.01
No.17 白 馬與原木傳奇-天籟社 區李聰雄【第十七期】2006.07.01
No.16 走 過金山鄉的歷史 - 戀戀金聲橋【第十六期】2006.04.0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