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法鼓誌
金山鄉近期活動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第四十五期】 2013.07.01

體驗生活,

學習樂無窮!

當學校教育與在地人文景觀結合,
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北海岸的各級學校,
以大自然的好山好水為學習場域,
使課本知識不再枯燥,
而是生活上俯拾皆是的智慧,
生活環境與知識學習,
有了最緊密的結合。

文/呂佳燕 圖/李東陽

 初夏的上班、上課時間走一趟北海岸,轉個彎,迎面而來的是一群學生正悠 哉地騎著腳踏車,享受山間陽光的美好;來到海邊,另一群學生正興奮地往海裡跳,而在海裡的孩子則振臂游向海岸。明明是上課時間,這些孩子怎麼都沒有待在學 校裡呢?

 其實,不管是衝浪、海泳、划獨木舟,還是騎自行車、溯溪、爬古道、抄 紙、種稻、種地瓜……,全都是學校特別為孩子們安排的特色課程。

運 用環境優勢 傳承在地文化

 這些課程,結合在地特色與教育部頒定的學習指標,讓孩子在親自操作中,除了習得應該有的智能,同時也能對自己家鄉的風土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以石門國中 為例,雖然國中教育不免面對升學壓力,但是與大海只有一牆之隔的石門國中,還是充分運用海洋資源,在生物、英文、數學、國文等科目的教學中,融入潮間帶、 石門洞等地方特色,帶著孩子重新以學習的眼光來面對身邊的環境,培養孩子的在地情感,期待將來即使孩子到外地去求學、就業了,依然對家鄉有一分眷戀,「有 了根,孩子將來就能放眼世界。」校長鄭杏玲如此的期待著。

 同樣以海洋教學活動,來培養孩子家鄉認同感的,還有名列新北市國際遊學教育路線的野柳國小。把握臨近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漁村等優勢,野柳國小把海洋文 化、海洋生態和海洋運動的活動及內涵,設計進全校一到六年級的課程當中,校長蕭慧吟說:「把日常生活與學校教育整合在一起,孩子和家長就會知道,原來生活 就是一種教材,在地文化才能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活 化在地資源 結合社區發展

  北海岸地區一共有十九所國中、小學,其中有十八所為偏遠地區學校,校方能使用的最大資源,就是社區與環境;而學校的發展往往也與社區發展相連結。金山中角 國小的正前方就是北臺灣最佳的衝浪點─沙珠灣,學校因此發展衝浪的特色課程,培養孩子成為站在浪頭上的「海王子」,充滿信心與希望。校方並以沙珠灣為重 點,設計出結合衝浪與沙雕的遊學課程,吸引了許多都會學校師生親自前來,體會金山獨有的山水風光。

  而以「四季茭響樂」教學成果獲得教育部認證為特色學校的橫山國小,其 發展更與社區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早期孩子體驗種植和採收茭白筍、利用茭白筍殼造 紙,到近年更進一步結合紙藝、陶藝、金工技巧的文創能力,處處可見在地民間團體和藝術家的支持。教導主任曾煥程說:「未來,我們希望能將孩子的創意與三芝 媽媽手作產業相結合,使這樣的文創商品成為三芝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除了在教學上力求與地方文化、地理特色相結合,北海岸各級學校的學生社團也在鄉土藝術上有很好的表現,多次在校際比賽中獲得優勝。本期,就讓我們一起來 為孩子們的優異表現喝采吧!


三和國小 種出好穀粒

 坐落在金山重和社區廣闊田野間的三和國小,四周被稻田所圍繞,校長楊涵茵有感於自然和土地就是三和國小最寶貴的資源,三 年前,帶著全校師生一起種稻,希望透過種稻活動,培養孩子負責、合作、堅持、勤奮等好品德。

 「第一年帶孩子去種稻,其實我心裡很忐忑,因為孩子即使在暑假期間也不會到自家的地瓜田裡幫忙。」但是,出乎楊校長意料的是,當孩子們光著雙腳踏在田 裡,臉上的笑靨竟比太陽還要燦爛!

 不同於其他學校的種稻體驗僅限於插秧和收割,三和國小將種稻課程融入一整年的學習活動中,從幼稚園到六年級,孩子們除了要參與整地、插秧、管理、收割、 碾 米等活動,老師們還會依據孩子們的年紀和能力,設計出不同的學習內容,包括家鄉歷史、植物觀察、風景寫生等,讓孩子學習到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

 去年的稻米採收後,老師訓練孩子們到臺北的農夫市集去講述「三和好穀粒」的品牌故事,廣邀各界人士來支持,使得今年的種稻活動經費有了著落,而今年還有 年輕家長組成「深耕會」的挹注,更讓這項課程有了永續發展的基礎。

 從整地到故事行銷,三和國小的孩子在一整年由種稻衍生出的各項活動中,除了完成各項學習目標,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愛家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 的認同行動了。





No.50 川流北海岸 溪流與農村共譜的樂章【第 四十六期】2013.10.01
No.49 體驗生活  學習樂無窮【第四十五期】 2013.07.01
No.48 齊心淨力 環保愛家園【第 四十四期】2013.04.01
No.47 北海花經濟 漂亮綻放【第四十三期】2013.01.01
No.46 兼顧生活、 生產、生態的農村再造【第四十二期】2012.10.01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