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點 專題特寫 北海鄉情 地方短波 法鼓短訊 近期活動預告 前期雜誌

※ 金山有情 第53期之後刊物,請連結至〝前期雜誌〞頁面,下載PDF檔案 ※  

聽老房子說故事


文/許翠谷.圖/吳嘉峯

  清代的紅磚街屋、安山岩砌石屋、咾咕厝、日式木構屋架、美式洋房……,北海岸因著特殊的地質環境,在山與海之間形塑了一道獨 特的建築人文地景。老建築不僅記錄城市的身世,也承載了居民彼此共同的記憶,漫步其間,彷彿一場移動的饗宴,美不勝收。 


〇●○  ●○●  ○●○  ●○●  ○●○  ●○●  ○●○  ●〇●  ○●○  ●○●  ○●○  ●○●  ○●○  ●○●  ○●〇


先民智慧的活教材

 不過長期以來,產業轉型、人口外移等因素,確實也造成北海岸地區一些別具特色的建築,因年久失修逐漸凋零,甚至形成廢棄的狀態。然而,也有一群人默默地守護老建築,並嘗試賦予它新的生命。「當時沒有類似的案例可以學習,我們就是不斷摸索,從中累積經驗。」二○○一年在三芝農會工作的江玉誠,率先投入「閒置空間再利用」,承租廢棄穀倉二號倉庫,十多年來,結合餐飲、藝術創作,讓民眾親近老穀倉、認識在地文化的多樣性,無形中也喚起大家對於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閒置空間或老舊建築的關注。

    在修繕過程中,老房子總會在不經意間帶來驚喜,讓人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你看過會呼吸的房子嗎?」指著一號倉庫的木構屋頂,江玉誠說,日式工法保留屋頂與牆面間隙,加上地面的通風孔道,形成空氣對流,房子因而「活」了起來。

    同樣的,位於野柳海岸的咾咕厝、瑪鋉居以及大屯山腳下的八煙石砌屋,都是先民就地取材興築的百年聚落,也是常民生活文化的活教材。野柳第一家雜貨店「瑪鋉 居」,由瑪鋉文化生活協會整理修繕,裡頭就保存了雜貨舖的櫃臺、貨架以及蓑衣、漁具等,讓人體驗早年的漁村生活。

發現老房子的N+1種可能
 
   有別於公部門推動的古蹟保存計畫,活化老屋的行動,多半是民間自發性的力量,他們所強調的,不只是修繕或改裝老房子,而是藉由空間的活化,再一次參與老屋的生命,寫下屬於自己和老房子的故事,所以在保存與改造的基礎上,有著無限的想像與可能性。

例如,藝術家章格銘將石門阿里荖的一所廢棄小學當成藝術品來創作,改裝校舍為咖啡館,並與民眾一起打造漂流木迷宮,使校園內再度充滿孩子的歡笑聲,也讓這所「遠得要命的小學」成了大人、小孩都喜歡親近的休閒遊憩空間。

由民宅變身的咖啡館「對味生活」,是主人李漢威「用心傾聽房子」的傑作;建築物保留了美式洋房的庭院及寬敞客廳的格局,讓訪客窺見七○年代臺灣經濟起飛、 北海岸度假別墅崛起的盛況。不過,當李漢威擺上自己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家具時,老房子便開始用不同的口吻,說起新的故事來了,「至於故事的內容是什 麼?就得由你們自己來體會了。」

這些逐漸甦醒的老房子,不見得是所謂的「典範」或「經典」,然而透過返鄉青年、藝術家和居民的雙手,傾頹的石牆、廢棄的課桌椅有了新的印記和溫度,也讓我們學會欣賞身邊俯拾即是的美麗與感動。

a1 a2

  0304
    05 06 07


〇●○  ●○●  ○●○  ●○●  ○●○  ●○●  ○●○  ●〇●  ○●○  ●○●  ○●○  ●○●  ○●○  ●○●  ○●〇


法鼓童軍團,召募中!

法鼓山社會大學成立「法鼓童軍團」囉!

「不要小看日行一善,一個小動作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社大校長曾濟群分享,成立童軍團是希望帶動大小朋友,發揮自己的潛能,透過團隊合作,在活動及社會服務中,涵養品格,實踐智、仁、勇的精神。

四月起,童軍團將在每月第一、第三個週六上午培訓,由金美國小退休校長張瑞松擔任團長。借重張校長六十多年的童軍經驗,為童軍團制訂規章、培訓成員,並指導戶外生活技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培養團體精神。歡迎八到十二歲的小朋友,與家長攜手加入!

【召募資訊】
對象:1. 有興趣參加幼童軍的國小學童及家長
   2. 參加過幼童軍木章訓練或熱心於童軍訓練之社會人士,想加入服務員行列者
電話:02-2408-2593~4
地址:法鼓山社會大學服務中心(新北市金山區仁愛路61號)
網址:www.ddce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