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點 專題特寫 北海鄉情 地方短波 法鼓短訊 近期活動預告 前期雜誌

親近溪流守護北海岸


北海岸境內擁有數十條大小溪流。在溪流的發源地,遍布的大石頭展現出大自然的力量;在中游,溪流滋養了廣大的農地,使人們得以繁衍生息;而有各種河口性魚類與候鳥妝點的出海口,則是動物們棲息的天堂!


 提到三芝,許多人腦海中就會同時浮現出茭白筍和水車。可是您知道嗎?這兩項支撐三芝農業與觀光的招牌,都是倚賴八連溪發展出來的。

 八連溪是三芝地區最長的溪流,灌溉了三芝六成以上的農田,沿溪除了水車,還有號稱是新北市最長步道的「八連溪生態步道」,一路上,綠樹與溪水相映成趣,經常可見水中魚兒在石頭邊翻滾覓食,吸引許多都會人假日前來放鬆身心,體驗自然。

 從小在八連溪畔土生土長的林義峰說,一百多年來,八連溪從來沒有對當地造成災害,原因就是有許多大小石頭不規則的橫躺在八連溪床上。這些大小石頭相互穩 固,屹立在水中,阻擋水流,破壞水流的合力,減緩水流的速度,使得水中的細砂石得以沉澱下來,水質因此變得乾淨,也保護了下游人們的身家性命。而對棲息在 八連溪裡的鰻魚、貝類、螺類、魚群、螃蟹等生物來說,大小石頭之間的石縫就是牠們最佳的棲息地,既不需擔心被水沖走,而且石頭表面的微生物和藻類也提供了 足夠的食物來源。

  沿著生態步道愈往下游走,溪床中的石頭愈來愈少,繼之而起的是一座座的攔砂壩,在八連溪上形成連續的小瀑布,遠遠望去,很是好看。

 整條八連溪一共有二百多座攔砂壩。當初建設攔砂壩的立意是要減緩上游的砂石往下沖刷的力道,但是因為水的前方有向下的正向壓力,後面則有負向拉力,使得 攔砂壩建好後大約一年,高低差就會增大,反而成了水中魚兒洄游的阻礙,八連溪的生態也因此呈現不連續性,每一段的生態都有些許的不同。

 為了長期守護八連溪,安康、共榮、福成及三和四個社區的居民,發揮在地人守護河川的力量,於二○○六年共同成立了八連溪封溪護漁巡守隊,二十四小時輪班 巡邏之外,也定期舉辦生態教學、生態旅遊、生態復育及生態調查等活動,拉近人們與八連溪的距離,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共同來關心八連溪的生態發展。

 下次,心情煩悶時,不妨來趟八連溪生態之旅,讓淙淙流水帶走情緒,重新感受生命的活力與美好吧。


  若要票選北海岸最特殊的溪流,磺溪應該是當之無愧!

 磺溪發源於七星山麓,一共有三條源頭,其中,上磺溪附近有豐富的硫礦,使得溪水呈現乳白色,水溫偏高,即使是夏天,仍可見陣陣熱氣在水面上繚繞。

 三條源頭在重和里一帶交會後,從表面上看,磺溪水與一般溪流無異,但是因為溪水中混有火山地熱區湧出的溫泉水,其中含有氧化鐵成份,日積月累沉澱的結果,將沿岸的石頭表面染上了如生鏽般的紅褐色,形成少見且特殊的自然景觀,也使得磺溪水中幾乎沒有魚蝦生存。

 隨著溪水順流而下,可以觀察到兩岸石頭的顏色逐漸變淡,這是由於許多的清水支流匯入磺溪,沖淡了溪水中的氧化鐵所致,一直到磺溪中橋附近,溪邊的石頭只剩下淡淡的黃繡色,水中也終於有些許水草生長其中。

  及至海尾附近,清水溪和西勢溪的匯入使磺溪水中的礦物質更加淡化,水量也豐沛許多,在颱風的季節,更曾經幾度衝毀鋼筋水泥橋的橋墩;近年,因為攔沙壩的建設,才確保橋梁安全無虞。

 到了海口,海水也加入磺溪,兩岸從石頭、水泥堤岸變成平坦的沙灘,磺溪又變成一條生態豐富的溪流,不時可以看到魚兒跳躍出水面,還有黑頸鷿鷈、灰瓣足鷸及鸕鶿等候鳥成群聚集,是北海岸地區重要的候鳥棲地。

  而這片美麗的候鳥樂土,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而是近二十年才慢慢形成的。一生都與磺溪相伴的前金美國小校長張瑞松回憶,早期的磺溪是由磺港出海,可是因 為磺溪水中的礦物質會腐蝕停泊在磺港的漁船船底,使得漁民每隔二、三年就要花費一筆費用刮除鏽垢、重新油漆以維修漁船。一九九二年,時任鄉長的李國芳體恤 漁民的辛勞,提出將磺溪截彎取直的計畫,改磺溪由社寮附近出海,並於一九九四年許春財鄉長任內開始動工,才有今日磺溪口的樣貌。

 磺溪是金山最主要的溪流,流經金山廣大的地區,從八煙以下,就是農民重要的灌溉水源。在水稻生長的季節,磺溪水為水田裡穿上淡淡金屬光澤的衣裳,使廣大的平原泛著淡金色的光芒,是金山獨有的田園風景,也是磺溪送給金山的特有禮物。


 發源於竹子山的老梅溪最著名的就是上游的青山瀑布。青山瀑布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第二大瀑布,高低落差三十多公尺,因為青山瀑布步道沿途林蔭遮天,溪水清 涼,很適合全家出遊,而成為北海岸夏日最受歡迎的消暑景點之一,是老梅溪最多遊客造訪的地方。但是,青山瀑布屬於水源保護區,遊客在青山瀑布四周留下許多 垃圾,污染水源地,卻是地方人士所不樂見的。

  除了青山瀑布,老梅溪最讓在地人引以為豪的,就是它擁有豐富的生態:溪哥、一支花、石賓、苦花魚……不但吸引許多釣客前來享受溪釣的樂趣,也引來不肖份子恣意濫捕,特別是在中秋前後的毛蟹盛產期,濫捕的情形更是嚴重。

 垃圾破壞了水中魚蝦的棲息地,濫捕使得老梅溪中的魚種和數量日益減少,鄉親們對此都心痛不已。於是,前石門鄉代表郭清文決定站出來,號召老梅里、山溪里鄉親,成立志願巡溪隊,推動老梅溪封溪禁捕禁釣,希望逐漸找回老梅溪的生命力。

  封溪三年,老梅溪不負鄉親的期望,一些許久不見的魚種,例如黑尾鯟仔、鯽仔魚都再度現身。對於這樣的成績,幾乎每天都要沿著老梅溪走一回的郭清文隊長並 不滿足,他說,老梅溪被攔砂壩截成六段,因為沒有魚梯,所以除了毛蟹和鰻魚,其它洄游魚類都只能游到大丘田附近就再也上不去了。為了讓魚蝦在枯水期也有棲 身的地方,也為了復育老梅溪原生的魚類,他還要以自然工法和溪底的石頭,為每一個河段的魚蝦闢建生態保育池,給牠們一個安全的家。

  除了攔砂壩,其實,整條老梅溪自七股以下處處都是人工整治的痕跡,水泥護堤高高的站在溪水兩岸,阻隔了老梅溪淹水的危機,也阻隔了鄉親與溪水的近距離接 觸。但是,再高再厚的水泥護堤也阻隔不了鄉親與老梅溪之間的深厚情感,除了有第二代新血加入巡溪隊的行列,平常傍晚時分,在老梅溪出海口,鄉親們拿著吐司 麵包或饅頭餵食溪中的魚類,魚兒們也在水面上張口熱情回應的畫面,真的讓人感受到人與大自然本該如此和諧。


 不像北海岸部分溪流的急奔入海,員潭溪是條平靜的小溪,緩緩地從萬里流向金山。或許就是它的安靜讓人容易忘了它的存在,員潭溪一度是一條堆滿垃圾、雜木橫陳的骯髒溪流,與現在親親水岸的樣貌大相逕庭。而這一切的改變,就是從二○○一年,員潭社區的改造開始的。

  當時,曾在野柳風景區、萬里鄉公所任職的張慶傳接下員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他率先捐出自己的私人土地做為公共設施用地,並向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 局申請員潭溪整治工程計畫:上游盡量保留野溪原貌,中下游則採用自然生態工法整治,磺潭社區段則打造為親水公園,並設置「魚梯」與「水橋」,讓社區環境景 觀兼具休閒與教育功能,成為夏日居民與遊客戲水的好去處,也是學生校外教學的自然教室。

  員潭溪經過大鵬村的下社進入金山,匯入金包里溪後,從水尾出海。從下寮橋上看員潭溪,溪水平靜,視野遼闊,景色怡然,兩岸河濱植物發達,水燭、針藺等長滿河岸,還有黃槿、木麻黃等海濱防風植物,很適合來趟單車漫活之旅。

 騎上單車,沿著員潭溪自行車專用道,一邊享受清風徐徐吹拂的涼意,一邊感受員潭溪的平靜溫和,欣賞濕地風光,不知不覺間,就可以來到水尾景觀公園。

  水尾景觀公園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橫跨員潭溪的「員潭溪景觀橋」。因為員潭溪景觀橋位處員潭溪出海口,背景海天一色,好像是掛在天空中,當地人稱為「七夕 橋」,連接漁村與昔日著名的舊金山海水浴場。每年中元節前一晚,鄉親在橋下放水燈,為水中眾生指引明路,邀請前來領受普度,祈求冥陽兩安,是北海地區熱鬧 著名的民俗活動,每年都吸引上萬人前來參與。

 爬上員潭溪景觀橋,除了欣賞一望無際的海天風光,也別忘了低頭看看員潭溪。此處的圓潭溪受沙洲及防風林屏障,河道內的水勢比海水平靜許多,形成外面「海波浪」,裡面「平如鏡」的有趣對比。這也是其他河口少見的景象,可別錯過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