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鄉近期活動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法鼓山上的放牛伯【第十四期】2005.10.1

 民國七十八年,當法鼓山最初來到金山鄉三界村時,山上除了原有的觀音殿,周圍都還 是原始山林及農田,其中只有幾條小路及數十戶居民。而在本地居民中與法鼓山最有因緣的,就屬在山上養牛的楊伯伯了。

 同樣住在三界村的楊伯伯,世居本地已超過百年,他一生以養牛為業,生性勤奮開朗。 由於他的水牛 時常跑到法鼓山園區來散步吃草,因此在山上的法師與專職菩薩們,都時常與牛兒「不期而遇」,讓安靜的園區添加了不少趣味與話題!據說還曾經有來參訪的喇 嘛,因為身著紅袍,結果竟被水牛追著跑呢!

 楊伯伯說,他從七歲起替人看牛,十七歲時因喪父必須負擔家計,因此就想到可以養牛 維生。於是他 開始「讀牛冊」,自己去向老人家學習養牛的知識和技巧,像是如何看牛選牛、如何照顧牛隻、生病時如何照養等,到了他二十多歲時,家裡的生活也就逐漸改善 了。基於對牛的感恩與情感,楊伯伯曾發願要一輩子照顧牛,直到無法照顧為止!此外,他只賣牛給耕作者,絕不賣給殺牛人。也因為有如此的菩薩心,他一直把牛 群照顧淂很好,每隻水牛都長得又高又壯、性情乖巧,連中南部的農人都會自行組團遠道來向他選購牛隻。

 看著他一生用心的照顧牛群,盡力使牠們得到最好的照顧,楊伯伯也真是一位人間菩 薩!如今他雖然已經六十多歲,每天依然過著清晨六點出門放牛,八點到法鼓山園區上工,下午五點下工後再回家種菜的充實生活。

 談到本地的情形,楊伯伯說,三界村的居民有三、四十戶,西勢湖則有十戶左右。約二 十年前,本地居民都還是以種稻、養豬維生,但是佃農生活非常困苦,有時收成尚且不夠繳給地主。後來路漸開通,居民開始向外發展,到都市去做工賺錢,環境才 有所改善。

  而參與法鼓山工程建設十多年的他,也談到早期的情形:「過去曾有一家九州公司來這裡買了許多地,原想蓋別墅出售,但沒有成功。而全度法師來本地建寺開路約 有十年,當時沒有挖井,因此無水可用很辛苦。後來經人介紹,才轉給了法鼓山,之後現在的行政大樓、圖書館、教職員宿舍等等就逐漸蓋起來了。」在對地方的影 響方面,他說;「佛法是教人向善,所以法鼓山在這裡,對於導正地方、導正社會人心很有幫助,這是很好的。」

 像楊伯伯如此護持法鼓山,也真是讓我們很感恩!而法鼓山在不斷建設發展的同時,也 希望能秉持效法菩薩精神,持續發揮善的力量,造福鄉民,讓法鼓山與金山同步邁進共成人間淨土!


友善列印  |  ▲TOP 


No.30 金山舊地名 二溪之尾-水尾【第十八期】2006.10.1
No.29 環保教室【第十七期】 2006.7.1
No.28 動 手用心做環保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第十七期】2006.7.1
No.27 快 樂單車自在行 - 金山小鎮自行車之旅【第 十六期】2006.4.1
No.26 在歡樂中耕種、收割- 落實有機植栽的共願【第十五期】2006.1.1
No.25 有 機農業在金山 - 在地有機農業概況【第 十五期】2006.1.1
No.24 法鼓山上的放牛伯【第十四期】2005.10.1
No.23 心靈領航員 -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第十四期】2005.10.1
No.22 法 鼓山在金山鄉 - 因緣流轉成就金山有情【第 十四期】2005.10.1
No.21 奉 獻生命,分享感動 - 歡喜做義工【第 十三期】2005.7.1
No.20 獅 頭山生態之旅 - 花開蝶舞迎春夏【第 十二期】2005.4.1
No.19 獅 頭山生態之旅【第 十一期】2005.1.1
No.18 金 山八景 - 典藏金山的美麗與浪漫【第十期】2004.10.1
No.17 重三社區發展協會&戶外生活發展協會讓清 水溪清流再現
    【第九期】2004.7.1
No.16 新 桃花源記 - 清水溪生態休閒園區【第九期】2004.7.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