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法鼓誌
金山鄉近期活動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第三十九期】2012.01.01



文/林孟 兒.圖/李東陽

 時常笑口常開,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六股田間小路的呂坤河,任誰都看不出他已經高齡九十三!他除了是個退休老農,早在六十多年前,還曾是太平洋戰爭下的「臺 籍日本兵」,即俗稱的「南洋軍夫」。提起這段驚心動魄的歷程,阿公立即取出保存超過一甲子的二項證件──軍籍牌與郵政存金簿:「這就是回來時的軍牌,我是 最後一號。」

勇 敢代兄出征

& nbsp; 呂坤河,原為石門鄉老梅村人,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生於窮困的佃農家庭,從軍前即與兄弟合力耕田維生。二十五歲時(一九四四年),適逢太平 洋戰爭最劇烈之日治末期,為增加軍力,日本政府徵召近十三萬名臺籍男性上戰場擔任軍夫,負責軍隊補給工作。

 當時已婚並育有二個幼兒的呂坤河,其實是代替被徵召的大哥從軍,「因為我大兄對水源的處理卡了解,若是伊去,田裡的工作就會有問題,而且他的個性軟弱卡 不適合做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通過體檢的他自願頂替,就此離開父母與妻兒,出發前往陌生且不可知的未來。

堅韌面對危 難

 呂坤河隨著軍隊來到高雄港後,換上軍裝,隔天便上船航向大海。經過多次船行,輾轉來到南洋異國「新幾內亞」。他被分派的工作包括建造軍事機場、興築房 屋、搬米糧等,雖然不需與敵軍正面廝殺,但戰事中連續的空襲轟炸「每天攏死很多人」,加上傳染病流行、糧食缺乏等狀況,時時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初至異地,呂坤河也因水土不服感染瘧疾,所幸在服藥後逐漸痊癒。幸運的他除了生病未曾受過傷,但他也表示:「最困難的是沒有東西吃!」由於軍隊在駐紮半年 後米糧即用罄,只能以「樹仔粉」與「一種像姑婆芋的葉子」果腹。

 為求生存,腦筋靈活的他,充分發揮鄉村青年野外求生技能,甚至冒死偷取米糧才能存活下來。他說,由於當時年輕力壯,加上求生能力與回鄉意志堅強,是最後 能夠生還的主因。

歡喜平安歸 鄉

 「每日思念你一人, 未得通相見……」《望你早歸》這首歌曲,即描寫戰時,軍夫的家人等待他們歸來的煎熬與 思念。日本戰敗 後,前後歷經二年八個月,呂坤河終於隨著軍隊搭船回臺,他說:「攏總十三萬人,最後回來的只剩一萬零七百人,還有許多人因為生病死在回來的途中。」

 他的平安歸鄉,讓全家人又驚又喜!問他回鄉後是否能夠適應?他笑著說:「歡喜都來不及了,怎麼會不適應呢!」呂坤河也說,鄉村青年體力、耐力佳,因此能 存活下來者皆出自鄉村,如當時老梅被徵召十一人,最後有六人回鄉,算是比例很高。

 回鄉後的呂坤河,再度恢復農人身分,隔年隨家人搬遷至金山,過著平凡的農耕生活養育四女二子,如今已是兒孫滿堂。而至南洋從軍的往事,則成為村民茶餘飯 後津津樂道的軼事。他說,這些歷歷在目的情景如今回想起來:「親像在做眠夢!」

 提起這段戰火下的經歷,在訪談中卻是笑聲不斷,讓人發現性格開朗的呂坤河,不同於其他有相同經歷卻心懷怨恨者。他認為:「這是天意,看開一點就好了!」 問他現在對死亡的感受,他也篤定地說:「不驚。」臨別時,阿公還直對我們說:「感恩、感恩!」這樣樂天知命、豁達知足的人生態度,實在值得後輩學習。

友善列印  |  ▲TOP 

No.58 畫回憶 說生活-老梅資深講古人謝金富爺爺【第四十三期】2013.01.01
No.57 一個好所在 石門山溪里活動中心【第四十三期】2013.01.01
No.56 北觀處十週年 打造幸福北海【第四十二期】2012.10.01
No.55 北海岸名人座談交流從心交流 【第四十二期】2012.10.01
No.54 老 樹下的快樂童年【第四十期】2012.04.01
No.53 綠 色珍寶 有你真好【第四十期】2012.04.01
No.52 三 和國小圓夢達陣【第四十期】2012.04.01
No.51 從 北海到南洋【第三十九期】2012.01.01
No.50 老 樹下的幸福時光【第三十八期】2011.10.01
No.49 揮 灑熱力 全民總動員【第三十七期】2011.07.01
No.48 趣 味植物百寶箱【第三十六期】2011.04.01
No.47 從 平凡中看見不凡【第三十五期】2011.01.01
No.46 我是小小解說員【第三十四期】2010.10.01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