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鄉近期活動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我 喜歡住在金山 重和村李再鈐 【第二期】2002.10.1
 地球繞過一大圈,
 中國大 陸也跑了好多趟,
 台灣更 是差不多走遍了,
 雕塑家 李再鈐說:
 「我喜 歡住在金山。」
 「住在 金山後你會更喜歡金山。」
◎文/邱淑華
◎攝影/李東陽

 落腳金山是近十四年的事,這裡的山和水讓他著迷。他愛海,常在夏天黎明前到海濱,光著腳丫在沙灘散步、等待日出、看朝霞滿天,波光粼粼,襯著漁舟點點; 他 也愛山,閒時坐看大屯山峰雲起時,變化莫測。「真是相看兩不厭啊!」已是古稀老人的李再鈐笑得像孩童一樣純真。

 當初所以擇居金山,因它就位在大屯山山腳,他表示:「大屯山不曾受到污染和破壞,它就矗立在你面前,不太 遠也不太高,卻望之彌遠而崇高,風雨晦明,變化中有永恆感,穩定如泰山。」

 李再鈐是福建人,二十歲來台,以優秀的書畫基礎考進師大美術系受學院式藝術教育,至於雕塑則是以後的自我修習。他的作品以抽象造型為主,應用幾何結構, 但 開始卻是從中國傳統觀念出發。

 早年,李再鈐當過老師,在大學教授設計課程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才退下,繼續他的雕塑創作,並展開研究著述。兩岸開放後,他每年都返鄉探親並探藝,對中 國 古雕塑特別考察、探研,前後約費十年光景,完成《中國佛教雕塑》一書(上下兩冊)。目前更著手編撰另一部巨著—《中國雕塑 史》。

 李老師的言行舉止頗具修行人的氣質,原來是和佛像藝術很早就結下不解緣,他說:「我所以對雕塑感興趣,緣起於佛像,看到佛像就心生歡喜,越看越美,雖然 佛 像不如西方雕塑表情那樣豐富,但莊嚴、靜穆、慈悲、祥和的相貌,不僅撥動人的心弦,更是能長久印記在心靈深處。」

 源 於佛家的慈祥心境,李老師也以慈悲為懷的寬廣胸襟,不顧前輩雕塑大師的身分,長期為提昇金山人文教育而奉獻心力。例如當地推行的「社區有教室」地方教學活 動若舉辦藝術展覽,李老師都會熱烈參與;有國中、小學團體參觀教學時,他也總是義務講解。他認為「這很有意義,只要一直做下去,日子久了,對美術教育的提 昇很有幫助,可讓孩子們從小就具有藝術生活化的概念,以瀰補一般美術教育不足的缺憾。」
李老師十多年來在靈山秀水的金山持續創作、寫稿,看起來充滿歡喜自在,印證了他所說「一個人陶醉在自己的興趣、喜愛和理想中,年齡雖大,仍能工作,便是一 種幸福,應當自滿、自足,別無他求!」


友善列印  |  ▲TOP 
No.15 懷 念的滋味 - 萬春香糕餅店【第十五期】2006.1.1
No.14 濃濃傳統味 - 老裕成百貨行【第十四期】2005.10.1
No.13 阿 嬤的秘密花園 - 在頹圮的廢墟當中,看見美麗的未來
    【第十三期】2005.7.1
No.12 札西德勒,吉祥如意 - 西藏喇嘛在金山【第十二期】2005.4.1
No.11 愛在這片土地上蔓延 - 鄉土文史作者李鴻謀【第十一期】2005.1.1
No.10 我來自剛果,我會講流利的閩南話 - 金山天主堂江嘉明神父
    【第九期】2004.7.1 
No.9 走 過百年歲月,老街中藥恆 飄香─博愛中藥舖【第八期】2004.4.1 
No.8 我 把垃圾變黃金了 【第八期】2004.4.1 
No.7 現 代鮮師教漢語-大同村黃 儀廷【第七期】2004.1.1 
No.6 千 錘百鍊半世紀-大同村吳 清標【第六期】2003.10.1 
No.5 金 山老校長之子,榮膺中華 郵政董事長-金包里老街許仁壽
    【第 五期】2003.7.1 
No.4 以 熱情耕耘金山文史-重和 村郭慶霖.嚴惠琳【第四期】2003.4.1 
No.3 用 藝術把厝邊鄉親聚起來 美田村 莊群良、朱秀鳳夫婦【第三期】2003.1.1 
No.2 我 喜歡住在金山 重和村 李再鈐【第二期】2002.10.1 
No.1 六 股村曹世妹-看到泥土我 才有幸福的感覺【第一期】2002.7.1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