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鄉近期活動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走過金山鄉的歷史 - 戀戀金聲橋【第十六期】2006.4.1
 
編 撰 / 特派記者 黃雪嬌
攝 影 / 李東陽
 

 一如以往,熟悉的美食、 特產、觀光客,在金包里老街總是充盈滿溢。但是,位在老街中心的金聲橋,卻在金包里溪上加蓋後,逐漸為人忽視;而在橋邊一隅默默佇 立、無聲無息負載瞻顧著百年歷史的「金聲橋碑」,更是難以引人注意了。殊不知在橋碑的上方,還有座難得一見、位在二樓的土地公廟「保安宮」呢!

 金包里老街的興起,和 金包里溪息息相關。據文獻記載,早在十七世紀中(明朝 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四年前,當時帆船可從水尾港逆流而上,至金聲橋附近卸貨交易,由於航運通暢,開始吸引人們在此經商定居,平埔族人和漢人和平共處, 形成一個新市集。

  當時的金包里溪將市集分為頂(上)街、下街二邊,往來必須涉水而過,非常不便。清朝時,地方官江明芳為改善交通,在此建造一座 木板橋,名為「金安橋」,是 建橋的濫觴;但每逢大雨,木橋常被洪水沖走,街上的居民因而發起捐銀建橋,重新建造了一座堅固的拱型石橋,並於清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建立一座 紀念碑,同時改名為「金聲橋」。

 如今老輩居民在茶餘飯後,仍常談起金聲橋上的老故事。老街居民、也是退休校長的張瑞 松 先生就說道:「早期老街分成頂街、下街兩派人馬,無論信仰與北管樂器 皆有不同;頂街的福祿社信奉西秦王爺,下街的西皮堂祭拜田都元帥,每當兩邊發生衝突時,便會相約至金聲橋談判,若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輸的一方便往頂街的崙 仔頂、或下街的派出所方向逃跑,而有『頂街靠山,下街靠官』的諺語。」

 此外,每當地方舉辦慶 典、遊行活動,隊伍經過此橋時,為表示對金聲橋的感恩 與尊敬,也必加以停留、禮敬,可見這座橋在老街居民心目中的重要性,可惜,這些傳統卻已逐漸消失。

  而位在金聲橋邊的保安宮,也是老街上重要的地方信仰。它原是金包里溪畔的一間小土地公廟,因早年有位小販在廟旁擺攤,後來生意不錯,街上的居民發現此處頗 有商機,因此共同捐錢蓋樓,完成後將保安宮遷至二樓,一樓則出租做生意,收入作為維護保安宮之費用;因此形成土地公廟在二樓的特殊景觀。如今,廟裡還保存 著早年的香爐及土地公,相當珍貴可愛。

 原先立於拱橋旁的紀念碑,經歷金聲橋幾度改建整修,也數次遷移,如今被安置於保安宮 一 樓的外牆上;古樸殘舊的外表,訴說著金山悲歡歲月的痕跡。所幸地方上 的鄉公所導覽志工和文史工作者,仍積極的研究探索。像金山文史工作室的郭慶霖老師,早在十五年前就開始研究,成果更應用在法鼓山金山社會大學的教材上,造 福許多學員。

 百年悠悠歲月之後,雖然金包里溪早 已失去清澈美麗的原貌,金聲橋也歷經過多次改建,但捐銀紀念碑仍然屹立在橋頭的保安宮旁,保安宮的土地公也仍在二樓看顧著這條老街與居民,守護金包里老街 的過往與將來。


友善列印  |  ▲TOP 
No.30 金山國小 走過一一○年【第二十五期】2008.07.01
No.29 美 味嚐鮮【第二十四期】2008.04.01
No.28 墨香飄萬里【第二十四期】2008.04.01
No.27 北海生活藝術家-石門林安武【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6 北海生活藝術家-金山林滿紅【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5 北海生活藝術家-三芝黃清松【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4 北海生活藝術家-萬里程美雲【第二十三期】2008.01.01
No.23 萬里水、金山草-阿原肥皂【第二十二期】2007.07.01
No.22 溪 邊洗衣坪媽媽樂【第二十二期】2007.07.01
No.21 飛 呀!我是風的孩子【第二十一期】2007.07.01
No.20 穀 倉咖啡.人文飄香【第二十一期】2007.07.01
No.19 和 樹伯一起放八角風箏去!【第十八期】2006.10.1
No.18 香 濃爽口呷豆腐【第十七期】2006.07.01
No.17 白 馬與原木傳奇-天籟社 區李聰雄【第十七期】2006.07.01
No.16 走 過金山鄉的歷史 - 戀戀金聲橋【第十六期】2006.04.0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