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情首頁
金山有情各期雜誌
北海風情誌
金山之寶
采風行
金山風味店
金山人文誌
金山鄉活動報導
金山其他專欄
網站連結
 
法鼓山社會大學
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第 二十五期】2008.07.01



繪圖/葉馨雅、許翠谷

你今天減碳了嗎?

身 為地球人,我們再也不能對「全球暖化」袖手旁觀。
如 果你還沒有展開行動,
北 海岸四鄉鄉親的生活方式很值得學習:
你 可以到石門吹吹風,認識風力發電的奧妙,
到 乾華國小和學生共進「自立午餐」,
或 是到法鼓山園區享用齋飯,品嘗在地蔬食的原味,
也 可以到金山、萬里聽濕地動植物唱歌,
或 是走進三芝共榮社區,學習更多環保概念。
節 能減碳不是口號,而是可以在生活中輕鬆落實的行動,
小 小的改變,就能幫地球降溫,
歡 迎您一起開始減碳過生活!


《三芝 國小》
雨水貯留再利用

  潮濕多雨的三芝鄉,因雨量豐沛媲美「雨都」基隆,素有 「小基隆」的俗稱。1994年,當時的三芝國小校長張萬隆,趁著老舊校舍改建之際,充分運用當地多雨的優勢,規畫興建國內第一套使用在國小的「雨水貯留系 統」,並於2000年完工啟用

三芝國小每年收集的雨水量約7 0 0噸左右,「雨撲滿」可示範雨水貯留的過程。  這 一套「雨水貯留系統」是利用校舍屋頂平台做為集 水面,將天然雨水導流進集水管路,經過濾、再生處理,匯集到配水池,成為自來水之外的另一水源,主要供應校 內衛廁、打掃及園藝澆灌用水。同時在校園中庭還設置一個「雨撲滿」,可清楚呈現雨水貯留過程,讓小朋友瞭解到,「雨水貯留」就像我們用撲滿存錢一樣,涓滴 都可貴。

  總務主任周素珍表示,該校 師生約二千人,自啟用這套系統後,每個月約省下三千元的自來水費,更重要的是,校方藉此規畫了各種節水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小養 成節流愛水的態度與習慣。(文.圖/胡琡珮)
減 碳 小 常 識
省1 度水,可以減少10噸廢水處理和下水道的污染,還能減少排放0.207公斤的CO2,對環境幫助很大唷!

《三芝共榮社區》
生態池淨化家庭污水

 從台二線右轉進入三芝鄉八賢村鄉道,一片溪谷阡陌的景色在眼前展開,位於其間的共榮社區,因維護環境有成,榮獲行政院環保署第16屆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 區甲等獎,其推廣環境污染防治的經驗值得參考。

生態池同時具有教育、遊憩、研究的價值。  共榮社區居民世代務農,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社區,現有住戶約一千六百多人。然而,看似美麗的山谷風光表層下,卻因除草劑大量使用及福壽螺危害,導致農地毒化 災變、原生植物滅絕;又因人口老化,農業逐漸凋零。環境的惡化讓居民產生自覺及改造的動力,於是組成三芝鄉共榮社區發展協會,從農村改造教育著手,不僅封 溪拯救八連溪生態,還利用人工生態池處理家庭污水,對於節能減碳助益頗大。參與推動社區改造的林義峰表示,共榮社區將繼續朝向推動綠色生產,建構綠色消費 平台而努力。(文/胡琡珮.圖/共榮社區 提供)
減 碳 小 常 識
利 用人工生態池處理家庭污水,除了節省抽水電力、污水污泥的處理,還可以改善河川水質呢!

《石門臨海農場》
廚 餘變黑金

 你知道嗎?經過專家的研究,台灣家庭廢棄物中,有 機廢棄物(廚餘)就佔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如果能有效回收與再利用,不僅能減少地球的負擔、延長焚化爐的壽命、減少戴奧辛產生,還能製成有機堆肥肥沃土壤、 種植有機蔬果,可謂一舉數得。

以「黑金」滋養的蔬菜,漂亮又健康。 在三芝鄉與石門鄉交界的海濱有一個臨海農場,農場主人劉力學,就是致力於將廚餘變成有機堆肥的先鋒者, 他與台大教授吳三和合作,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成功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對於台灣農業來說,這黑黑鬆鬆無臭的沃土,說它是「黑金」一點也不為過。

 台灣的垃圾量與日俱增,推動廚餘回收僅能大幅減少垃圾量、讓資源再生,最重要的是可以改良地力,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降低環境中影響健康的致命因子。所 以,要改善環境、為地球降溫,就從回收廚餘開始吧!(文.圖/胡琡珮)
減 碳 小 常 識
1 噸廚餘如果用正確的方式來分解,而不用丟棄或掩埋的方式,可以避免產生1/3噸的溫室氣體喔!


《石門風力發電站》
迎風啟動綠色能源

 沿著北海岸台二線、靠近石門鄉乾華村,遠遠就可以看見六座紅白相間的風車,矗立在綠色山頭上。依著指標上山即可抵達台灣電力公司的風車公園,園中設有瞭 望平台以及即時運轉資訊看板等景觀設備。

運用天然的風力發電,是最乾淨的再生能源。  這六部風車是台灣本島第一座商業運轉的風力機組,高45公尺、葉片長度23.5公尺,只要風速達到每秒四公尺,也就是二級風力時就可以啟動。風力發電是目 前技術最成熟、最具經濟效益且零污染的再生能源;如果這六部風車同時運轉,每小時最多可產生4000瓩電力,可供應2000戶民眾使用;換句話說,石門鄉 每天的用電量光靠這六部風車發電就已足夠。

 石門風力發電站從2004年年底正式啟動以來,每年平均發電量959萬度,不但降低石化燃料的需求,還間接減少了8624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喔!(文/ 許翠谷.圖/李東陽)


《石門乾華國小》
吃自己種的菜

 僅有37位學生就讀的乾華國小,位於石門鄉茂林社區的山坡地上,由於鄰近台電核一廠,因此很早就開始推廣能源教育,午間熄燈、自備餐具、垃圾減量、資源 回收再利用......等,早已是校內師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多次榮獲環保署評選為廢電池回收績優學校之外,學校常年推動節能措施,平均每年省下了四 萬多元的水電費!

乾華學童的午餐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菜!  為了減少「運輸碳」的排放量,該校不但鼓勵學生共乘社區巴士上下學,今年度更開辦「自立午餐」,吃自己種的菜!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小朋友親手在校 內的生態農場種下當令蔬菜,不僅學會栽採蔬菜,每個月更減少因上市場採買而製造的8.8公斤排碳量。此外,該校將規畫「健康體驗學習角」踩腳踏車發電,讓 師生與社區居民邊運動,邊體驗能量轉換,讓能源教育融入社區生活。(文/許翠谷.圖/紀泓志)

《法鼓山園區》
低 碳環保優先

 長期推動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四環」的法鼓山,一向提倡力行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以位於金山鄉的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為例,園區以慢 行或共乘接駁車上下山,來減少運輸碳的排放;不設香爐、金爐,杜絕燒化;並推動自備環保餐具,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及資源的浪費。此外,法鼓山鼓勵食用當地當 季新鮮蔬菜,以少鹽少油為烹調原則,並在山徽石前行約二百公尺處,開闢有面積約半甲的「有機植栽園區」,收成的作物主要供應園區食用。

 法鼓山建設工程處長李孟崇表示,園區建築設計以極簡風格來減少建材的使用,並以迴廊及推窗設計,增加室內通風及溫度的舒適感,降低對空調的依賴;室內照 明優先採用自然光,「可不開燈就不開燈」。

 除了「節流」,也積極「開源」。園區規畫「分區雨水收集」系統,將原有的大型水泥貯水池改做為雨水貯槽,並設置「雨撲滿」,屋頂則設置「紅銅製天溝」, 利用這個截流溝收集水資源,部分匯集至雨水貯槽,做為沖廁或澆灌綠地用水,部分則導入「雨撲滿」儲水備用。此外,將溫度較高的空氣或原本要排放至屋外的熱 氣,透過「熱泵熱水設備」的熱能回收,轉換為加熱熱水或其他設備所需的能量,大大地節省用電量。
法鼓山園區建築,力求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法鼓山園區包括主建築物和景觀區,佔地約15公頃,周邊另有20公頃原始林區,建設過程中盡力維持原生植物、地被及花草的生存,並配合原生植物的生長改 變建物位置,如「七如來」的七棵雀榕,為避免遷種影響其生長,特地將圖書資訊館建築位置後移10公尺,就是一例。 (文/李怡慧.圖/本刊資料)
減 碳 小 常 識
吃 素1天,可減少4公斤CO2;吃素1年,等於全年未使用家庭用水、用電與瓦斯所省下的CO2 排放量。吃素不僅長養慈悲心、保持身體健康,還可以救地球,一舉三得噢!

《金山蛙蛙生態池》
社 區生態天堂

 位於金山的三界壇聖德宮後方,有一座「三界公文化園區」,是聖德宮理事徐文讓為營造社區生態環境及綠美化,於2005年所提議規畫,由金山鄉戶外協會協 助取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並以生態工法完成。

蛙蛙生態池生態豐富,也為社區淨化水質。  園區內,包括兩座由社區居民賴國林及其親友提供土地所營造的「蛙蛙生態池」;生態池自然的池體有別於水泥池體,兼具為環境降溫、清淨水質及生態平衡等環保 功能。池中引進山泉水,復育了多種水生植物、蓋斑鬥魚、田螺、石螺等;由於水質清淨,另復育多種蛙類在此繁衍,如虎皮蛙、小雨蛙、樹蛙等,也吸引貢德氏赤 蛙自行搬遷而來。

 池中的水生植物也相當多樣化,荷花、睡蓮爭豔,水葉、水蘊草滿池;自然的生態環境,更吸引各式蟲、蝶、水鳥停留,成為一座自然清涼的社區生態天堂與抗暖 化園地。(文/黃雪嬌.圖/李東陽)
減 碳 小 常 識
生 態池自然的池體有別於水泥池體,兼具為環境降溫、清淨水質及生態平衡等多重環保功能。

《萬里國中》
節水小尖兵

 因為擁有良好的天然資源,已經連續第三年實施教育部「永續校園環境教育計畫」的萬里國中,以營造生態池、落實資源回收及去水泥化等方式,在校長李永旭、 教務主任林民程等人的用心下,目前已展現良好成果。

校園內的生態池,發揮了良好節能功效。  其中,利用學校空地所營造的生態池,在節水方面發揮了相當的功效。李永旭表示,生態池的水源為山泉水及雨水,該校將經過生態池淨化後的水儲存於陰井中,做 為廁所、洗手台等非飲用的用水,使該校水費自原本每月13600元,下降至每月4700元,每年節省的費用高達10萬元以上,不但節能省碳又經濟實惠,對 學生也是極佳的環境教育示範,成效相當可觀!

 另外,該校因資源回收分類仔細,垃圾量也降低至原有的三分之一以下;而舊有水泥鋪面的綠美化、舊家具的回收再生等等,在全校師生共同的努力下,萬里國中 節能減碳有成,並朝向一座更好的「永續校園」繼續前進。(文/林孟兒.圖/萬里國中 提供)
減 碳 小 常 識
營 造生態池,將水源淨化、儲存再利用,能夠大幅節省水資源。

《萬里濕地植物庇護站》
生態抗暖行動家

濕地具有減碳降溫的功能。  從萬里市區沿著瑪鋉溪蜿蜒而上,來到上游的溪底村,在青翠山巒之間有一片生態豐富、隱沒在茂密樹林裡的梯田,就是「萬里濕地植物庇護站」。從小在此生長的 站長陳德鴻,由於對自然環境充滿感情,十多年前便將自家荒廢的梯田改造為「人工濕地」,以保育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目前,此處已成為一、二百種動植物的天 堂樂園了。「水生植物具有維管束,可輸送氧氣至水域下方,帶動生態環境啟動,因此具有降溫、淨化水質、提供動物棲地等多種功能。」陳德鴻說,其實台灣早期 種植大面積的水稻、水芋、蓮藕等作物,都屬於水生植物。

 目前, 台北縣政府也開始推動「人工濕地」,對於減碳、抗暖化、環境教育及自然環境的平衡兼具良好功效。陳德鴻同時也協助萬里崁腳國小、復興小學、萬里國中等校, 營造人工濕地或生態池,希望自然環境能逐漸恢復生機。(文/林孟兒.圖/李東陽)
減 碳 小 常 識
「濕 地」具有降溫、淨水、調節地下水、平衡生態等多種功能,被喻為「地球之腎」,因此,保育或營造濕地是抗暖化最佳良方。


友善列印  |  ▲TOP 
No.15 石 門老梅國小FUN風箏的故鄉【第二十八期】2009.04.01
No.14 三 芝橫山國小筍殼造紙最神奇【第二十八期】2009.04.01
No.13 萬 里崁腳國小蟲蟲生態大視界【第二十八期】2009.04.01
No.12 金 山中角國小海洋之星一樂園【第二十八期】2009.04.01
No.11 開 心媽媽拍鳥趣-鄭美珍&張美華採訪記【第二十七期】2009.01.01
No.10 北 海四鄉賞鳥地圖【第二十七期】2009.01.01
No.9 北 海岸減碳生活GO!【第二十五期】2008.07.01
No.8 話 茶鄉-聽茶博士說故事【第二十四期】2008.04.01
No.7 喫 茶去-登高賞花品好茶【第二十四期】2008.04.01
No.6 草 原.飛瀑.森林浴-萬里鹿窟坪古道 【第二十二期】2007.10.01
No.5 踏 浪.觀岩.賞夕照-石門老梅海岸步道 【第二十二期】2007.10.01
No.4 北 海遊學趣_1 【第二十一期】2007.7.1
No.3 北 海遊學趣_2 【第二十一期】2007.7.1
No.2 一 路迎風遊北海 【第二十期】2007.4.1
No.1 北 海風情話北海 【第十九期】2007.1.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