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點 專題特寫 北海鄉情 地方短波 法鼓短訊 近期活動預告 前期雜誌

啟動永續生態的鑰匙

北海岸得天獨厚的山海環境,讓學校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生態教育,孩子們從中學會欣賞藍天綠地、鳥叫蟲鳴,同時也在觀察萬物生長的過程中,學會謙卑地與境和諧相處。

文/呂佳燕
圖/李東陽、吳嘉峰

諾亞方舟護原生植物

參與諾亞方舟計畫的學校:中角國小、萬里國小

 北海岸因為地形、氣候環境特殊,有許多我們看似尋常,其實相當珍貴的植物,例如:基隆澤蘭就只在臺灣北部海岸的山區和岬角可以見到她的芳蹤,還有原產於 臺灣北部及東部濱海山區的金花石蒜及臺灣百合等,都是北海岸特有的寶貝植物;而萬里國小與中角國小就是承載原生植物在北海岸永續生存的諾亞方舟。

 不同於學術界著重保存植物的多樣性,學校在實施諾亞方舟計畫時,首要之務就是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願意參與各項活動,並從活動中累積知識,進而了解單一植物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因此,萬里國小和中角國小都從容易種植的水生植物著手,引發孩子的參與興趣。

 在這過程中,萬里國小首先發現,孩子們對水生植物和動物之間的關係不容易產生連結,所以從去年開始,將復育的主要對象調整為歐蔓、澤蘭等食草蜜源性植 物,孩子們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斑蝶的生態。萬里國小總務處邱華璋主任進一步解釋:「當孩子們接觸到活生生的生命,就能體會到自己和其他 生命的聯結」,也唯有產生這樣的聯結,生態教育才能展現其意義。

 而中角國小在成功復育臺灣萍蓬草等本地水生植物後,因為楊麗雪老師觀察到,校園內的鳥類和蝴蝶都是從周邊的山上飛過來的,不會在校園內停留;為了讓孩子們就近觀察蝴蝶,因此也開始種植食茱萸、高士佛澤蘭等蜜源性原生植物,今年,已經有許多蝴蝶以中角校園為家了。


 接下來,萬里國小計畫要在目前的基礎上深化教育的工作:在每一種植物的解說牌上加上QR code,並製作校園植物地圖,讓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都能像老朋友一般地認識校園裡的原生植物。而中角國小繼水生植物、蜜源植物成功復育之後,下一步將會 整理海濱植物,楊麗雪老師要帶著孩子們從到海邊收集種子開始,一點一滴將中角國小下操場打造為「北海岸海濱植物教學園區」,將復育的成果與其他學校共享。

 其實,在諾亞方舟計畫學校之外,北海岸四區的其他學校也都有要保護原生植物的意識,例如大鵬國小在校園內成立「百合復育夢想基地」、三和國小與豐漁里居 民共組護花使者志工隊,擔負起養護當地臺灣百合的工作;橫山國小在校園內種植了一百多種原生植物,復育難得一見的窄葉澤瀉;而石門國小則在校園內設置濱海 原生植物專區等。因為有各校的努力,北海岸校園儼然就是一艘臺灣原生植物的諾亞方舟。

校園農場體驗農家樂

設置校園農場或安排種稻課程學校:三和國小、中角國小、石門國小、乾華國小、萬里國小、崁腳國小、大坪國小、橫山國小、興華國小

 當東北季風進入尾聲,天氣還冷暖不定,北海岸的小學生們就知道,春天已經來了,因為一連串的播種、插秧等課程活動,就像是大自然的鐘聲,響起了春天的訊息。

 過去,北海岸是臺灣北部的大米倉,阿公、阿嬤都是靠種田、種菜支撐一家人的生活。現在雖然還是有許多家庭以農維生,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卻從來沒下過田, 也不知道稻米、蔬菜的成長過程。為了讓孩子們體會父母、祖父母的辛勞,也讓孩子們實際體會「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道理,學校特別安排了插秧、種稻等體 驗課程,或在校園內闢地為菜圃,提供孩子們赤足踩在農地上、彎腰耕作的機會。

   興華國小是個生態豐富的小學校,校園內的綠地幾乎都是自然生長出來的植物,少有人為干涉。去年,蘇力颱風把校園內一棵大樹攔腰吹斷,本來被綠蔭遮蔽的地 方,成了陽光遍灑的閒置三角地。師生於是聯手從整地開始,為土地除根、混合有機土,很快就在校園內開墾出一片興華農園。

  學校內多了一片農園,孩子們高興極了, 有的人想種臺灣萵菜,有的人喜歡小白菜,還有人偏好福州萵苣(大陸妹)……討論結果,他們決定將想種的菜都輪流試種看看,讓興華農園經常有不同的農作物。 為了讓全校師生都可以認識每一種農作物,他們利用在校園內撿到的樹枝,為自己種下的蔬果製作解說牌;每天除了澆水,還為蔬果施肥、拔除雜草。

 橫山國小則是從八年前開始水田教育,除了在校園內種植茭白筍,發展學校特色教學,同時也在社區裡施作水梯田復耕活動,除了讓孩子們了解老一輩人的生活環境,也帶領孩子就近觀察濕地生態,培養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了校園農場後,橫山國小、石門國小、崁腳國小以及乾華國小等校,更進一步帶領孩子利用廚餘製作有機堆肥,為校園農場裡的菜蔬提供無毒安全的肥料,並有效的降低廚餘垃圾量。其所製作生產的堆肥,也分給社區裡的菜農們使用,為營造綠色社區多盡一份心力。

復育山間水中的精靈

復育螢火蟲及臺北赤蛙學校:大坪國小、橫山國小

 曾經,從四月中旬到五月底的北海岸夜晚,是山間水中精情裝點初夏的夜晚,臺北赤蛙則在水邊展現嬌小美麗的身型和優雅的歌聲。但因為農藥及除草劑的使用,螢火蟲和臺北赤蛙的數目急速銳減,現在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再見牠們的蹤跡。

 大坪國小和橫山國小都是山間的小學校,學校附近就有螢火蟲,平常除了在社區中推廣不使用農藥、除草劑,維護螢火蟲的生存環境,也帶領孩童實地踏查棲地, 了解螢火蟲一生的變化,並且先後加入「護螢童盟會」(新北市十三所護螢小學),承辦新北市螢火蟲季活動,推廣保護螢火蟲的觀念。擔任小解說員四年級學生馬 健程說:「認識螢火蟲生長的四個階段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解說員雖然辛苦,但是想到我的解說可以讓更多人去研究螢火蟲,因此有更多人來保護螢火蟲,就很 有成就感了。」

   不同於螢火蟲得到許多學校的關注,被列為二級保育類動物的臺北赤蛙因為觀察不易、棲地僅限於三芝阿石伯蓮花田、石門阿里磅農場等地,多年以來皆由臺北市 立動物園負起保育赤蛙的責任。位在阿石伯蓮花田旁邊的橫山國小,因地利之便,也從二○○○年起,就為保育臺北赤蛙付出心力。

 首先,橫山國小總務處吳景全主任花了二年時間,研究有機栽植睡蓮的農法,再透過慈心基金會說服阿石伯放棄使用除草劑等農藥,為赤蛙營造適合生長的環境;同時也配合動物園舉辦「濕地生態保育與教育營」讓在地鄉親認識三芝特有的濕地生態與珍貴生物。

   在學校與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三芝阿石伯蓮花田內的臺北赤蛙曾經恢復到二百隻,一時之間,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賞蛙。而後,因為「愛蛙」士的濫捕,及大坑 溪上游工程水泥流入蓮花田,使得臺北赤蛙的生存又再度面臨嚴重的考驗,至二○一○年,甚至已經聽不到赤蛙「嘰、嘰、嘰」叫聲了。

  但是,吳主任並不氣餒,他認為,學校附近的環境本來就適合螢火蟲和臺北赤蛙生長,因此,只要改善環境,使牠們能夠繼續在這裡生存下去,一定可以再度在阿 石伯蓮花田發現臺北赤蛙。為此,橫山國小今年從貝殼廟上方的龍虎殿,拉了兩公里的水線,引流乾淨的山泉水到學校,希望能創造一個友善的濕地,讓螢火蟲和臺 北赤蛙,都能在此繁衍生息,再創山、水精靈的活躍舞臺。

蝴蝶季賞蝶、愛蝶更護蝶

承辦新北蝴蝶季學校:萬里國小、中角國小、興華國小

   北海岸地區緊臨陽明山國家公園,又有青斑蝶喜歡吸食的澤蘭族群,蝴蝶生態非常豐富,因此在教育局主辦的新北蝴蝶季中,中角國小、興華國小與萬里國小共承辦了五場活動,帶領社區人士一起發現北海岸的蝴蝶世界,並從中體會自然生態之美,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蝴蝶季活動大致可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是在校園內聽取簡報,認識校園內的食草蜜源性植物,第二部分則是走出校園,實地踏查蝴蝶棲地。活動內容紮實,廣受社 區民眾歡迎,甚至有一對來自深坑的李姓夫妻連續報名了三場活動,李太太說:「今年的蝴蝶季由在地學校承辦,結合地方與學校特色,真的讓人收穫很多。」而興 華國小原本預定只舉辦一場的巴拉卡公路賞蝶活動,也因為報名的鄉親太踴躍,為了讓大家都能清楚聽到解說,又於三板橋增辦一場,讓所有參與活動的人都能滿載 而歸。

   已經連續三年親自參與蝴蝶季的中角國小蔡建文校長說:「生態教育在學校是以學生為主要的教育對象,而蝴蝶季則是親子課程,可以培養親師生一起對環境有高 度的共識和一定的熱情,如此,整個生態教育的大圓才得以圓滿。」擔任解說員的楊麗雪老師則表示:「一直以來,人們習慣忽略眼前看到的事物,跟大自然做朋友 後,就會發現,即使是短短二百多公尺的山林小路,也足以讓人探索一整天,這真的是很棒、很值得分享的一件事情!」因此即使活動當天,天公不作美,她也堅持 要帶著參與的民眾到獅頭山公園賞蝶,一起感受大自然帶給人類的豐厚禮物。

   在自然課程中以觀察蝴蝶代替養蠶的萬里國小,則在專業解說員之外,派出學校的生態小志工,由學生們為參與活動的大朋友導覽校園的生態環境。這些孩子因為 從三年級起,平常就會利用午休時間,與施保成老師一起維護校園內的食草蜜源性植物,也曾陪伴蝴蝶從幼蟲蛻變為蝶,因此對於大朋友們提出的各項問題,都能給 與詳細的解說,其專業程度令所有活動參與者都忍不住給與熱烈的掌聲。

 蝴蝶季雖然只有短短二個月的活動時間,但是,為了創造適合蝴蝶生存的環境,興華國小、中角國小與萬里國小不但細心呵護校園內各種食草蜜源性植物,同時也 謹慎使用殺蟲劑和消毒劑,並將蝴蝶觀察設計為自然領域的生態課程,培育小朋友成為護蝶天使,希望明年春季四至六月間,能再次迎來成群飛舞的蝴蝶。